“云端”共上一堂课 同心共育爱国情

9月16日,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师生一同观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木了得·哈巴西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丫丫

9月16日,三师四十四团第二中学的一间教室里,一段历史影像通过投影仪一帧帧闪过,当画面聚焦抗日战争平型关战役的激烈战场——硝烟弥漫的阵地、冲锋呐喊的战士、浴血奋战的身影,原本偶有轻声交流的课堂霎时寂静。初一学生玛依拉・吐孙卡尔不自觉挺直腰板,目光紧锁屏幕。

“以前在课本上了解过这段历史,但今天看到动态影像,听到战士们冲锋的声音,我才真正体会到‘胜利来之不易’这六个字的重量。”玛依拉・吐孙卡尔告诉记者。

这一天,一堂跨越地域、连接全国大中小学生的特殊思政课,在兵团各学校同步开展。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走进兵团校园,让红色记忆在荧屏流转,让爱国情怀在师生心中激荡,更让伟大抗战精神以可感可触的方式,融入年轻一代的成长记忆。

在十二师第七中学的课堂上,数百名师生整齐端坐于教室共同观看课程。他们时而屏息凝视,时而低声感叹。八年级学生宋钰轩说:“以前觉得抗战精神是书本里的概念,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才明白,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信仰垒起来的精神丰碑。对我们来说,上课专注听讲、认真做每一道题,将来用本领报效祖国,就是最好的传承。”

这堂思政大课不仅为学生打开了感受历史的新窗口,也为兵团教师提供了红色育人的新启示。真实的历史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鲜活的英雄故事,让教师们看到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也坚定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决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这堂思政大课就是最鲜活的教材。”十二师第四中学七年级二班班主任牛浩坦言,“今后我们不仅要讲历史,还要用情景剧、红色研学、故事分享会等学生喜爱的方式,让红色基因真正扎根心田。”

“兵团精神与抗战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攻坚克难、为国奉献的精神坐标。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精神传承转化为建设边疆的实际行动,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师铁门关市第一中学思政课教师刘洁说。

从认真观看的专注神情,到热烈讨论的思想碰撞,兵团各学校通过多样化形式让这堂思政大课“活”了起来,也让伟大抗战精神真正走出荧屏、走进学生心中。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思政课,让兵团的孩子们既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能理解‘爱国’的含义。”兵团教育局思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兵团教育系统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为建设美丽新疆、繁荣兵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发型令≠标准答案,规则之外应有自我表达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