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清仓英伟达,AI泡沫临近?

在市场对AI概念股高估值的担忧升温之际,日本知名科技投资公司软银集团作出了一项令人意外的举动:清仓了“AI芯片霸主”英伟达股份,套现58亿美元。

孙正义清仓英伟达

软银周二公布了截至9月末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财季利润远超预期,因积极的人工智能投资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软银还表示,其已于10月出售了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合计约3210万股,总价值约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

目前,尚不清楚软银清仓英伟达是出于何种考量。周一,英伟达股价上涨5.79%,报199.05美元,距离历史高位不远,最新市值为4.84万亿美元。

上月底,英伟达市值一举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历史上首个跨过这一门槛的公司。

今年以来,英伟达股价已经上涨逾40%。而自2022年ChatGPT推出掀起AI热潮以来,英伟达股价已经涨了逾10倍。一些分析师开始担忧英伟达高估值背后的AI泡沫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软银首次清仓英伟达。2017年,软银以40亿美元买入英伟达近5%股份,成为其大股东之一。但2019年,其选择以70亿美元清空全部持股,错失了这家公司从千亿市值飙升至4万亿美元的超级红利。但从去年开始,软银重新买入英伟达,去年四季度持仓10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底,软银将其对英伟达的持股规模增加至约30亿美元。

去年11月,孙正义曾表示,“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而眼下距离当时他公开表示后悔已近一年。

专家:AI泡沫是互联网泡沫的17倍

近期,AI的狂热估值已引发了全球央行和经济学家的担忧。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的年化营收仅为120亿美元,年化亏损为80亿美元。要兑现其在AI领域1万亿美元的投入,需要持续不断的私募融资和巧妙的财务策略。现实也正是如此,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了所有因素,如股权、债务……我们正在尝试寻找创造性的融资方式。”

Seaport Global Securities分析师杰伊·戈德堡(Jay Goldberg)指出,英伟达与OpenAI的交易实际上是在提前透支未来需求。“当市场周期反转时,未来的需求将会减少,留下更大的问题,从而放大下行风险。”

英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继警告,AI概念股的市值飙升至“与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相似的水平”。目前,美国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合计占据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30%,为半个世纪最高集中度。以调整后盈利指标计算,这些股票的估值已是自2000年以来最极端的水平。

回顾2000年,朗讯通过循环融资(占营收的24%)推动销售,最终在电信崩盘中股价暴跌。风险投资人托马斯·唐古兹(Tomasz Tunguz)指出,英伟达当前的直接投资规模(约占营收的67%)比朗讯科技当年的风险敞口高出约2.8倍。

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分析师朱利安·加兰(Julien Garran)甚至认为,AI领域当前的泡沫规模是当年互联网泡沫的17倍,是2008年全球房地产泡沫的4倍。

美国知名空头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用行动表达了看跌,他在上周发文称,“有时我们能察觉泡沫的存在,有时我们能采取行动应对,有时唯一的获胜方式就是选择不参与。”据外媒消息,伯里执掌的Scion资产管理公司披露的三季度报告显示,已斥资约11亿美元做空美股AI板块的英伟达与Palantir。

部分内容参考自:每日经济新闻、财联社等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