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中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财政收入16.39万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财政部10月17日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3.27万亿元,增长0.7%;非税收入3.12万亿元,下降0.4%。其中,第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提高,当季达到2.5%,财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

同时,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总规模较2024年增加1000亿元。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加大重点领域经费保障

财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万亿元,下降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3万亿元,增长1.8%。而且,第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每个月都保持增长,当季增长2.5%,增幅明显提高。

财政部称,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接续发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呈现出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税收收入稳步增长,非税收入增幅回落,地方收入保持平稳,财政支出靠前发力、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等特点。

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1万亿元,增长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万亿元,增长2.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8.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上述6项支出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从税收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作为财政收入主体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0.7%。分税种看,主体税种表现亮眼,国内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综合反映工商业、服务业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6%,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是第二大税种,同比增长0.8%,增幅比上半年扩大2.7个百分点,反映出下半年以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回升;国内消费税等其他税种也均保持总体平稳。可以看到,提振消费政策拉动效果显现,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5.5%;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向好,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3.4%。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降幅收窄,债券资金带动基金预算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7万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9%,主要是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含以往年度结转债券支出),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5000亿结存限额补充地方财力

地方债近年来备受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是指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大于余额的差额,主要是地方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预算资金偿还到期法定债务形成的。近年来,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内,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适时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了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

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财政部宣布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近期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与2024年相比,此次安排结存限额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力度有增加,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二是范围有拓展,今年的5000亿元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履行有关程序,力争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财政部称,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既有利于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提前下达的限额除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外,还将继续支持各地按规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推动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视觉中国图

责编:ZB

上一篇:“印度空军排名超中国”,印媒惊讶!
下一篇:黄金零售业再现涨价潮:周大福、老铺黄金相继宣布调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