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视频喊话英政府下台,他为何要支持英国的抗议?

马斯克视频喊话英政府下台,他为何要支持英国的抗议?

伦敦街头,抗议者高举“英国优先”、“政府少管”的标语。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直接要求英国首相斯塔默下台,称其“背叛了英国人民”。这位全球首富为何如此激烈地介入英国政治?其背后是理念的共鸣,还是商业的算计?

一、理念契合:从“纯粹商人”到“自由最大化”的拥趸

马斯克的政治立场近年来发生显著转变。早年他更接近纯粹商人,推崇自由市场。随着其电动车和航天业务发展,立场曾向中间靠拢。但近几年,他日益强调“个人自由最大化”,主张政府干预越少越好。这与英国街头抗议者“政府少管”、“英国优先”的核心诉求高度一致。

同时,马斯克与英国现任工党政府积怨已久。斯塔默上台后,他多次公开批评工党政策。抗议者认为政府过度关注乌克兰而忽视国内移民、住房、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对“小政府”和“本土优先”的诉求,与马斯克理念深度契合。他过往支持德国选择党、匈牙利欧尔班政府等右翼势力,以及英国反移民色彩浓厚的改革党及其前党魁法拉奇,也为其立场提供了连续性注脚。

二、商业棋局:特斯拉转型与监管博弈的关键时刻

马斯克的政治介入,远非单纯理念表达。特斯拉正经历战略转型——从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向以无人驾驶出租车为核心业务。知名投资机构预测,到2029年,特斯拉88%的市值将依赖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传统电动汽车仅占9%。

这一转型彻底改变了特斯拉对政府的需求:

  • 过去:依赖政府补贴推动电动车销售和储能设施建设(如购车补贴、储能项目支持)。
  • 现在:亟需政府减少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监管壁垒,如简化上路许可、弱化数据安全审查、避免干预就业替代问题。

支持主张“小政府”的势力,成为马斯克加速业务落地的策略。去年7月他公开支持特朗普后,特斯拉股价从150美元飙升至近500美元,正是市场对“减少监管”预期的直接反应。特朗普胜选后虽未给予补贴,但允许特斯拉在奥斯丁试运营无人出租车,印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

在英国,特斯拉正面临能源业务审批的关键期。数月前,特斯拉已向英国能源监管机构提交供电执照申请。若获批,其电动车、家用储能电池Powerwall和充电桩将串联成完整新能源生态系统。但能源行业监管严格、流程漫长,新政府政策风向未明。马斯克此时高调施压,被视作试图通过煽动民意,促使监管机构加速通过其能源业务申请。

三、风险暗涌:当商业巨头踩入政治雷区

马斯克的激进姿态,实则是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深度政治干预。然而历史证明,跨国企业主动介入他国政治纷争,极易引火烧身:

  • 民意反噬:其在欧洲民众心中的负面政治形象若持续强化,可能触发针对特斯拉产品的抵制运动。
  • 政策反弹:工党政府虽非极端派,但若被持续攻击,难保不会在能源执照审批或无人驾驶监管上采取更严厉立场。

商业与政治的边界一旦模糊,代价往往远超收益。沃尔玛等成功跨国企业的经验表明,深耕本地化、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才是长久之道。马斯克反其道而行之,将企业捆绑于特定政治议程,虽可能短期获利,却让特斯拉暴露在不可控的政治风险中。当民粹主义的火苗被点燃,最先灼伤的,往往是点火者自己。

马斯克对英国政府的炮轰,是理念宣言,更是一场精明的商业押注。其背后既有“小政府”理念与抗议浪潮的共鸣,更是为特斯拉能源业务落地及无人驾驶帝国扫清监管障碍的战略行动。然而,当全球首富以煽动民意作为商业筹码时,也在刀尖上起舞——政治漩涡的离心力,终将考验特斯拉庞大商业版图的稳固性。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这条铁律至今未被任何巨头真正打破。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