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廉语 | 春光今日返人寰

今日是正月初六,五九的最后一天,也是立春。按照民俗的说法,六六大顺,商家开市大吉,鸣放鞭炮,重新开张,预兆一年的好运道。到了初六,春节的“年”已经过完,人们之间互相走动,生产生活恢复正常。立春之后,白日渐长,气温转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今天来欣赏一首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词。

朱淑真能诗善画,留下的作品较多,以写个人闺阁生活和情感世界为主,有《断肠诗》《断肠词》行世。那首写元宵节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词就是朱淑真所作。今天我们来看她写的正月初六的月亮。

在京城杭州,夜空升起一弯新月。既然是新月,就要写出“新”来,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弯曲瘦冷,如一钩寒玉,望之生凉。后两句连用两个比喻,如女子纤细的绣花鞋,又如美人紧皱的柳叶眉,都是在衬托新月又弯又细。传达出一种幽微的情绪和素雅的美感。下阕目光从天上回到人间,写热闹的街头景象。妇女们戴着“闹蛾”“雪柳”的头饰,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街头游玩。到处花灯绚烂,如同起舞的长龙和繁盛的树枝,人们在花灯之间穿梭追逐,何其热闹,就算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恐怕也比不上。作者在一时的快意游赏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潜台词可能还有,今朝如此美好,就快乐领受吧,弯月有弯月的美丽,何必等待他日的圆月呢!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另外两首词,一首还是朱淑真写的《生查子•元夕》,以及另一首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两人大致处在同一时代,写的是同一个地点杭州,同一个主题元宵节。前者写的是回忆曾经在佳节月下,男女相会,多么甜蜜美好,而如今形单影只,无限孤寂;后者写的是绚烂热闹的元宵灯会中,作者寻寻觅觅,独守心中理想。可谓异曲同工,都是以热闹反衬孤独,以美好渲染缺憾,正如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还要提到一首作品,就是晚清著名学者李慈铭写的1892年正月初六北京城的美丽夜景,很巧,这一天也是立春。他写到:“六日迎春继履正,土牛䌽杖出重城。铜街幡胜摇灯色,花市歌弦带雪声。”一派喧闹明丽的节日景象。让我们在感受古人节日美好情愫之余,继续享受难得的春节假日吧。诗以赞之:

春光今日返人寰,开市送穷好运连。

西舍东邻烟火绽,引来新月似眉弯。

(廖海洋)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